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美国语文》:从敬畏自然到土地伦理

——公民教育框架下的自然与生命

1804-1806年间,麦里维泽·李维斯和威廉姆·克拉克带领着一队退役士兵,沿着密苏里河从圣路易斯行进到密苏里河的源头,行程8000英里,完成了新大陆发现以来第一次对大峡谷的穿越。在内战中失去一条手臂的约翰·威斯利·鲍威尔成为其中的成员,他以《地球上最壮观的景象》为题,记录了他的所见所闻,他如实地描述了波澜壮阔的地理画卷。这样的文字记录,在200多年后的从未去过美国的人看来,依然觉得心潮澎湃:无论是语言的符号还是语言本身都无法充分描绘大峡谷的奇观……这个巨人般的奇观是经过人类无法计算的漫长岁月,由风雨雕琢出无穷的细致特征而最终形成的。要描述它,这与描述天空中的繁星或由橡树、松树、杨树、山毛榉、菩提树、山楂树、郁金香、百合花、玫瑰花、蕨类、苔藓和地衣等植物装饰而成的种种美丽的森林具有相同的难度。在感叹面对奇景,语言文字的无力之后,约翰·威斯利·鲍威尔总结道:“形态、颜色和声音的壮丽和优美在大峡谷中得到了统一——它的形态甚至那些山脉也无法与之媲美,他的颜色可与日落争辉,而它的声音则跨越了从暴风雨到叮当作响的雨滴、从奔流到喷珠洒玉的泉水的全部音域。但还不止这些:它还是一片广大的区域。”

我们能够看到,一个探险者,一个对于大自然有着深切热爱的人,他下笔时那种近乎膜拜顶礼的情感。在麦里维泽·李维斯和约翰·威斯利·鲍威尔的笔下,这一片大陆的神奇,那种气象万千,令人升腾出一种敬畏之情。只有造物主的鬼斧神工,才有这样壮丽的图景。我能想见这位探险家,面对这样的奇景时,那种摒声敛息的崇拜之情。这是《美国语文》中的一课,收录在“国家的发展”这一章。

有意思的是,这队人马穿越大峡谷进程之中的1803年,日后被认为是“先验主义者”的爱默生,出生了。我不能考证爱默生在其年轻时代有没有阅读过这些探险家的笔记,是否受到他们的影响。但意味盎然的是,爱默生在其随笔中,同样表现出了一种对大自然的近乎崇拜的感情。同样作为《美国语文》的一课,节选的爱默生《自然》一文有关章节,里面是一种非常接近的,对大自然的迷醉:“但就在这时我的心中涌起一阵极度的喜悦,我快乐得几乎接近了恐惧的边缘。同样,在森林里,一个人抛掉他所经历的岁月,就像一条蛇蜕掉了自己的皮一样,因此无论在生命的那个时期,他都是一个孩子。在森里里人们拥有永恒的青春。在这些上帝的花园里,笼罩着端庄神圣的气氛,常年举行着欢宴,园里的客人即使过了一千年也找不到厌倦的理由。”森林、自然,对爱默生而言,简直就是天堂。似乎自从失乐园之后失落的天堂,在大自然里得以找回。

《美国语文》的编者认为,个人主义,独立,对自然奇迹的欣赏,这是在爱默生帮助之下,才扎根于美国精神之中的基本观点。然而在通读美国语文的过程中,我发现,爱默生的思想,也完全不是凭空而来,这一片神奇的崭新的大陆,孕育了崭新的思想,是为旧的世界所不具有的。从《穿越大峡谷》中的描述,到爱默生的书写,那种天真的敬畏之情一以贯之,我们不能认为这是一种偶然。是以深受爱默生影响的梭罗也不例外,他的《瓦尔登湖》被视为先验主义的杰作,里面蕴含的自然哲学,迄今仍然可以指导我们如何与大自然相处,以及,让我们更进一步地沉下心来,思考我们生命最为核心处的价值。

梭罗这样写道:“我到森林去是因为我想要从容地生活,去面对生活的本质,看看我是否无法学到生活要教给我的东西,并且在我死去的时候不会发现我不曾生活过。我不想过不是生活的生活,因为生活是那样可贵,我也不愿一味顺从,除非那是十分必要的。我想要深入生活,吸出生活中所有的精髓,强壮得像斯巴达人一样生活,彻底打败所有不属于生活的东西……”

在这样的敬畏与热爱大自然的哲学思考指导之下,现代环保主义较早地诞生在美国,也就完全可以理解。在中国,因为有识之士的译介,有两本书深深地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开始让国人理解,什么是对大自然的敬畏,从而更深地理解了环境保护的观念。一本是李奥帕德的《沙郡年记》,一本是雷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这两本书,也同时是在美国影响深远的唤醒环保主义的力作。而这两本书中蕴含的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自爱默生而梭罗,是一种精神的传递。是以李奥帕德才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的梭罗。

李奥帕出生于1887年生,是美国伟大的生态学家,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沙郡年记》是李奥帕德的代表作,也是一本影响深远的自然哲学著作。在我看来,这一书中,最重要的在于,李奥帕德提出了“土地道德(或译为大地伦理)”这一概念。他说:“我们倡导土地道德就是要把人类在共同体中以征服者面目出现的角色,变成这个共同体平等的一员公民。它暗含着对每个成员的尊敬,也包括对这个共同体本身的尊敬。”这个意思是说,人类也是大自然共同体之中的一员,是物种之一,并不具有对大自然的统治地位。甚至,正是那种“统治”大自然的思想,造成了我们逐渐严重的生态危机。为了实践自己的理想,李奥帕德在远离现代文明的威斯康星河畔,买下一座被被遗弃的沙化农场,试图用双手“重建我们在其他地方正在失去的那些东西”。他在此努力十三年,直至1943年,即《沙郡年纪》手稿完成后不到一个月,他在协助扑灭邻居农场的大火时丧生。他用生命诠释了对“土地伦理”的认知。

雷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初版于1962年,甫经出版,便被置于舆论的风尖浪口。因为卡逊指出的现实是如此的震撼人心,因而遭到了史无前例的剧烈围攻。尤其是农药制造商,因为卡逊在里面说到了DDT的滥用对人类造成的直接与间接的伤害,对生态平衡造成的不可逆转的破坏。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环境保护”这个词几乎没有被提出来过。环境保护在当时并不是一个存在于社会意识和科学讨论中的概念。尤其人类随着工业革命隆隆的机器声,不断向大自然宣战,而以“征服大自然”作为人类功绩的象征。没有人怀疑“人定胜天”这种观念的正确性,因为人类文明的进展很多都基于此意识而获得的,人类当前的许多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也是基于此意识而制定的。  蕾切尔·卡逊第一次对这一人类意识的绝对正确性提出了质疑。她所坚持的思想终于为人类环境意识的启蒙点燃了一盏明亮的灯。

无论是李奥帕德还是雷切尔卡逊,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思想或多或少有承爱默生与梭罗而来之处。这种思潮起源于美国也不是一件偶然的事,而是与这个民族的创新能力与反思精神结合在一起的。托克维尔曾说“美国之伟大不在于她比其他国家更为聪明,而在于她有更多能力修补自己犯下的错误。”这正是美国精神最令人赞叹的地方之一。

而这一套《美国语文》,显然为我们呈现了这样一种精神脉络。这样的美国精神的出现,也不是偶然的,与美国建国之初的先贤的教育理念有关。这种教育理念,我们现在可以给出一个名词,叫做“公民教育”。

一般而言,公民教育指社会成员成为“好公民”的教育,以建立公民个体在社会的角色和地位,因此狭义的公民教育的内容会反映社会对公民政治、生活、社群等基础关注,也反映在个人、家庭、社区、国家、全球各层面所需的公民知识、态度及价值观。这种公民教育的观念并非起源于美国,但确实在美国获得了极大的拓展。

美国《独立宣言文集》的签署者,建国之父之一的拉什,在一篇名为《建立公立学校的计划》的文章中说到:“让我们的学生得到这样的教育,知道他并不属于他自己,而是公共的财产,他应该爱自己的家庭,但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应该忘记和放弃家庭。他必须把国家的自由看成是自己肩负的重任……”这里很重要的一个词,叫做“公共的财产”,维护国家自由,被看成公民的基本责任。很显然,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之下,公民精神就成为美国教科书的核心理念之一。而对大自然的责任,便是这种公民精神的应有之义。是以我们可以看见,这种特质在梭罗身上表现得非常统一和谐。一方面,他隐居森林,寻找生命的意义,一方面,他写出经典雄文《公民不服从》。因为在那个时代的美国人看来,所谓启蒙的美德,是以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为本位的,它要求每个公民在坚持自己不可让渡的权利的同时,担负起自己 推脱的责任,它强调人的自尊、自爱、自强、自立、自治和自律。所以梭罗不是中国式的隐士,二十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积极践行者,在向内与向外的两个路径上,梭罗都堪称楷模。无论是梭罗,李奥帕德,还是雷切尔·卡逊,都可称为此种美德的楷模。杰弗逊对这样的启蒙教育充满了期待,在给朋友的信里,杰弗逊说:但愿这个世界把这种觉醒当作一种信号,激发人们挣脱锁链,争取公民自治的幸福和安全。

值得一说的是,现代环保思想正是敬畏生命与自然的具体显现,但同样是对自然与生命的思索,《美国语文》并没有仅仅提供这些先贤的著述,而让读者毫无保留地接受而已。因为《美国语文》的结构,从根本上来说,便是开放的。我们赞叹于爱默生的哲学沉思,而编者却不叫我们轻信与盲信,总是不失时机地提醒读者,需要时刻保持自己的思考。比如,在“思考评价”这一环节,编者提出,你接受爱默生的关于自然的观点吗?并请解释原因。质疑与反思,也是公民教育的应有之义。这是与中国教材非常显著的区别之一。

在加州某小学的校园网上,有这么一则教学的理念,标题为《我家的二年级学生都在学校里学什么》。其中关于阅读与写作,有两条非常令人深思的内容,一条说要“利用不同来源的信息”,一条则有关于聆听,要将注意力关注在讲话者身上,能回忆讲话的内容;并能由讲话内容联系到自身经验和领悟。利用不同的信息来源,便能占有更多的信息,锻炼的是人的综合的理性思维的能力。则请记住,这是对小学二年级孩子的要求。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从小学开始就奠定了。

这样一种制度性的安排之下,对质疑与创造的鼓励,才保证了美国精神的思想生命力。关于大自然,关于环境保护,在最初之时,无论爱默生还是雷切尔·卡逊,他们在观念提出之初,都是小众的,甚至被广泛指责的。但他们的思想精髓,终于能在美国生根发芽、发扬光大,进而影响全世界,从教育的原则来看,都是不奇怪的。

话题:



0

推荐

蔡朝阳

蔡朝阳

31篇文章 8年前更新

文艺中年;资深奶爸;四十岁重新发现理想。《新童年启蒙书》作者。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