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多元评价,让天赋自由

 

浙江省明年起取消“省三好学生”评选,这其实仅是一桩象征性的事件。因为自2008年起,省厅就取消了省三好生的高考加分,使得这一荣誉称号形同鸡肋。今番干脆取消,并无多少现实的障碍,但意义仍不可低估,官方说,是一揽子教育改革计划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此言不虚。

三好生评选始自1954年,一直是中小学里最得力的评比制度,陪伴共和国历代青少年的成长,成为民族的深层记忆。“德智体”三好,德放在第一位,自是中国的文化传统,孔子说“太上立德,其次立功”,美德,是中国人最为珍视的品格。但在政治挂帅的年代,“德”常常偏向于一个人的政治态度,乃至家庭出身等,这是三好生制度当年最为人诟病之处。而到了“应试”笼罩一切的时代,对德的要求反被无视,而偏向以智育衡量一切。可惜的是,即便智育,其衡量标尺,也仅仅是应试分数而已,与现代教育观念之下的对个人发展的理解相去甚远。

因而,即便取消的仅是一个荣誉称号,其现实意义仍不容小觑。比如,会有一种示范性作用,自上而下,促动教育者去思考教育的深层意味,并作出实际的评选制度改革。再如,这一措施还可能促使我们重新建立一种将孩子们一视同仁的看法。因为三好生的内核是将孩子分等级,有好孩子,有坏孩子。而现代观念告诉我们,只有坏的教育,没有坏的孩子。人文主义教育的核心即在平等,每个人都享有发展的权利,以及同等的机会。

另外,对于教育者来说可能是最重要的。随着我们对人本身的理解的加深,对教育自然也会有更深的理解。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加德纳对人的“多元智能”的研究,已是教育圈的常识。这个研究表明,人类具有至少九种基本的智能,分别为语言、数理逻辑、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等等。就个体而言,这些智能中,有些部分可以发达,有些可以不甚发达,有些甚至可以不发达。说白了,就是,我们的孩子有权偏科,有权不爱应试,也有权只表现其中某一方面才能的卓越。依据这一理论,我们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各领域不同的杰出人才,有何“三好”与“不好”之分?

这一理论自1983年提出,被全球广泛接受。反观我国,多年来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去要求我们的孩子,这诚然是美好的愿望,但其中的偏颇也是显而易见的了。“求全责备”这个词,在我们的语境中并不是一个好词,但我们对孩子的要求,却往往“求全责备”,岂不谬哉?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成年人应重新理解孩子的多元能力,应根据每个孩子的智能优势和智能弱势选择最适合孩子个体的方法。这就像孔子“因材施教”的理念,但这一传统理念获得了现代科学的检验,从而更加精确可靠。

当然,省三好生取消了,并不意味着对孩子的评价与鼓励取消了。在现代的教育视野之下,建立现代的评价尺度,最关键的一个词语就是“多元”,需要从学校制度层面保障孩子们多元发展的可能性与权利。事实上,现在的中小学里,各类特长生、各类“××之星”的评选也已经展开很久了,这至少说明一点,我们的基础教育正在逐渐转向多元化,正在承认孩子们的天赋自由。我们有理由期待,我们的孩子,需要在更加人性化的教育中,找到他人生的自我价值,成为他应该及能够成为的那个人。

话题:



0

推荐

蔡朝阳

蔡朝阳

31篇文章 8年前更新

文艺中年;资深奶爸;四十岁重新发现理想。《新童年启蒙书》作者。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