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乡愿先生的情感自慰表演

——关于芮成钢班主任的公开信

芮成钢的现状与其高三班主任姜守成并实质性关联。但奇怪的是,姜守成老师却有一种歉疚:“作为芮成钢的高三班主任,当年引导他报考外交学院,究竟对耶?错耶?纠结!”这种“纠结”之中,确乎可以看出姜老师心本善良。只是读完全文,就会哑然失笑,在短短的2500余字的信中,竟会集结如此之多的荒唐观念,和对常识的谬见,真令人咋舌,最终也就明白到,这种貌似的善良,终究是基于乡愿的庸俗人生哲学。

致澎湃新闻的这封公开信,据姜先生说是花了一上午敲出来的,但语言颇为流畅,表达的意思也明确,可以说并非激于一时的义愤,而是一贯的思考。而且公开信理直气壮,对其秉持的观念并无自我反思,可见这些观念,都是他一生谨守的。以我对基础教育从业者的了解,相信对此有共鸣者亦不在少数。

说实在的,我对姜老师流露的惋惜与迷茫之情,确实很同情。他一辈子兢兢业业,好不容易有这样出息的学生,时时可以来告慰一生的杏坛生涯,没想到,到头来竟成为笑料。这如何不值得同情?在这个意义上,“全民偶像”芮成钢被摧毁,即姜老师三观被摧毁,是以姜老师不能已于言,愤而致信澎湃新闻,其诚可鉴,其情可悯。

这封信,经由姜老师投书之一行为,而成为了公共事件,就具有了讨论的必要。尤其在教育圈内,像姜老师这样观念正确、为人正派,而又克尽职守的老师,所在皆是也。姜老师等恐怕不明白,尽管没有实质性关联,但恰是这样教育体制,这样的社会观念,造就了芮成钢这样的个体。作为个人,姜老师自然无涉,而作为群体,则必须反思。整个教育严密体系,培养出大大小小的芮成钢型的年轻人,姜老师亦是合谋之一,这也是不错的——尽管他自己不知道。但问题是,我们该如何跟姜守成老师谈论“平庸的恶”这样的概念呢?

一、荒唐症候群

姜老师的公开信,暴露的问题很多,观念错位,价值紊乱,最关键的是语言流畅而逻辑全无,全文是情感性表态,单纯以好恶对错作为判断事物的唯一标准,这是思维的幼稚。概而言之,其庸俗的成功观,义和团式的民族主义,以及乡愿的人生哲学,为三个最主要的症状。这些症状,并非姜老师独有,在教育圈内亦所在多多,不妨一一揭穿。

1.庸俗的成功观

以流俗而言,成功的标准一般是以下几个:升官、发财、成名。在全球化时代,则加上另一条:出国。姜老师并非超人,时代流行成功学,是时代之病,姜老师习染之,概莫能外。从行文可见一斑。

“面试时,为了让外交学院的老师有个比较,我让芮成钢第三个进入面试的考场。结果他用英语同外交学院的老师交谈了约半个小时。后来,芮成钢以合肥八中校史上第一个高考状元的身份,顺利考取外交学院的国际经济专业,这是外交学院的第一专业,该专业当年在安徽只招收一人。”

我们来看一些核心词,“第一个” 、“状元”、“用英语”,“第一专业”、“只招一人”,都是在说芮成钢的“杰出”。这种杰出,恰合乎世俗的评价标尺。确实,芮成钢是应试教育的胜利者,而姜老师强调这一点,说明他的衡量标准,无外乎应试教育内的成功。这种成功观,归根到底,唯一判断依据便是以成败论英雄,而成功的核心标准,就出人头地,压倒别人。

还有这一句:“那一年,合肥八中还有两位同学同时考上外交学院,后来,一位成了上海交通大学的教师,一位定居欧洲,据我所知,发展得都不错。”在这里,成为大学教师,或者定居欧洲,才叫做“发展都不错”。“都”这个词,指向的当然是芮成钢,因为芮的大名与高位,恰是成功的最高指标。我就不知道,姜老师班里毕业的,那些现在发展有点“错”的同学,姜老师如何评价呢?

接下去还有一句,“芮成钢在央视工作的十几年中,采访过的国际政要、经济大亨有两百多位”,这一句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国际政要”“经济大亨”,多有面子!同为央视记者,另外诸如采访盲人周云蓬,外国流浪汉卢安克的,恐怕就不值一提了,既非政要,又非大亨!庸俗成功观,姜老师不打自招。

只是教育是个啥东西,姜老师真没弄明白过。人生的意义,有何种不同的可能性,姜老师也没思考过。

2.义和团民族主义

对于星巴克事件以及代表亚洲这两件事,姜老师很真诚,真诚到憨厚。我都不好意思语带嘲讽。而说实话,又有什么好嘲讽的呢,无非五十步笑百步,姜老师受CCTV教育多年,有这样的观念是可想而知的。这种思维,常常被叫做“义和团民族主义”。

星巴克这件事,历来争议很多。最终以星巴克黯然撤出结束。这件事,姜老师是赞同芮成钢的。不过姜老师也不明白的是一点,商业有商业的逻辑,商业与民族主义可能有关系,但确实不能以民族主义为借口,伤害国际公约。故宫邀请在前,星巴克经营在后,之间有一纸契约。商业就是这样一种契约行为。所以姜老师如果感到感情受到了伤害,那只能说姜老师的感情太容易受到伤害了。这件事与多年来时不时的抵制日货如出一辙,姜老师义正词严,但不知家里有没有几件日货?所以后来人们说,抵制日货,不如抵制蠢货。姜老师还自以为幽默地说,想去“英国的王宫”开个中餐馆——真令人忍俊不禁。

代表中国与代表亚洲,这个需谨慎。尤其韩国同行与日本同行,他们其实没有授权芮成钢去代表,是以芮成钢一言,举座哗然。这是一个事实,不知为何姜老师视而不见。

凡帝国主义,必亡我之心不死;凡帝国主义,必腐朽垂死;凡帝国主义,必有阴谋……这种简单的阴谋论,有一个简单的思维机制,就是接触—反应的机制,这不是一种高级复杂的智慧活动,相当于巴甫洛夫的动物实验。

3.乡愿的人生哲学

乡愿,德之贼也。这是孔夫子说的。一般而言,我们把没有是非观念,没有价值立场的、没有道德底线的人,叫做乡愿,也叫做好好先生。这是一个很严重的指责,本人雅不愿如此厚责,只是无奈,这封公开信,确实让我们见识了现代的乡愿。

姜老师的乡愿表现有二,首先表现在其是非观念败给了人际关系的亲疏远近;其次表现在他对“世事洞明”的理解上,深知在中国必须隐忍之道。

我们来看此文的前后矛盾。前面,对于芮在学生时代获得的荣誉,姜津津乐道,近乎炫耀。但后文又说,“芮成钢真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 他没有特别神奇之处,他只是改革开放时代的莘莘学子中的一员” 。在同一文中的前后矛盾,这不是他作为语文老师写作基本功不过关,而是他在不同语境之下,不同时间段内选择的自我保护策略。前文的盛赞,因为这是姜老师指导有功;后文维护,是因为他最得意的门生被群起而攻击。也即是说,在姜老师这里,是非、事实、原则可以不要,姜老师的态度,只跟这个人跟他感情关系的亲疏有关——核心便是:谁跟我亲,我帮谁。为何姜老师帮亲不帮理,这跟血浓于水的民族主义在逻辑上是一致的。

又如前文指出,芮成钢被拆毁,即姜老师三观被毁。姜老师的三观是这样被毁的:祖国啊,我按照你的要求培养了国民偶像,你又亲手将之摧毁,你这是叫我闹哪样啊!是以姜老师为芮发声,其实只为了拯救自我的三观。前文谈芮出色,是为了暗示教育有方,后文说芮普通,乃是为了显示师者的宽容。字字句句表面皆指向芮成钢,实则无一句不指向他自己。致信澎湃,为芮发声,其实却是自卫的姿态。只是自卫被藏在深处,呈现出来的是情感倾诉,道德表演。

“在没有官方的结论之前,就迫不及待地在网络上肆意谩骂,这不是一个法治社会的公民应有的行为”。多么大义凌然,即便门生可能入罪,仍是一力维护,都要被这位老师伟大的师德感动了。只是,这件事本身的是非,事件内部具体的构成,都被无视了。

也许,乡愿的姜老师还在感叹,成钢,你为何不低调些,为何不隐忍一些呢。“小心驶得万年船”呀。他的一句“这不是芮成钢善于隐蔽”暴露了真实的内心,因为这话背后的逻辑就是中国式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可是姜老师,你什么时候才会去关心那些已经发生的事实本身呢?民众对芮的态度,有现实的原因,是不能用老祖宗“枪打出头鸟”这样的经验来掩盖的。

尤其奇妙的是,相对于姜老师对犯罪嫌疑人的宽容,其对无罪的星巴克的不宽容,又是何等的巨大呢!姜先生,此理读者不明啊。

 

二、懒汉思维法

姜老师闹的笑话,是因为常识的缺席,也因为独立思考能力的匮乏,当然这两者往往是伴生的,彼此成就。就此信而言,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首先,他看待事物,是简单的二元对立的思维的模式;其次,他缺乏就事论事,客观分析的逻辑能力,思维结构是情感抒发式的。这样,行文流畅而逻辑错乱,都可以理解。

1.简单的二元思维

我们来看姜老师的一组用词,用词习惯里隐藏着思维的特点:

对耶?错耶?”,这是讲他介绍芮读外交学院;“功耶?过耶?”,这是讲芮在电视台的工作;“霸气、奴气”,这是讲芮提问外国政要;“捧杀、棒杀”,这是讲芮不同处境时民间的舆论。

将关键词拎出来之后,就发现问题所在了。姜老师看待一件事情,评价标准只有两极,要么对,要么错,要么好,要么不好。这是一种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之所以会在短短的行文中不断出现这样的对比,自是因为姜老师已经习惯这样去思考,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思维模式,非常方便,再配上辩证法,所有令人伤脑筋的问题都迎刃而解。当然,这是一种思想的懒惰,这种思维之下,乡愿辈出,良有以也。可惜世界上的事情,并没有如此黑白分明的。

2.情绪化的表达方式

作为语文老师,姜老师以抒情胜。问题是,面对具体的案例,抒情无益,无助于辨明事实。具体事情,具体分析,找出其因果逻辑、内部构造,或许是更好的选择。星巴克事件如此,代表亚洲事件如此,芮本人的现状也应如此。但我们这里没有看到姜老师对事实的追问,都只是作出一个简单的喜欢、不喜欢的反应,然后再下一个道德判断,草草了事。须知情感的层面与逻辑的层面,并不在一起,情感是非理性的,而逻辑恰是理性的产物。一个现代的教育工作者,有点理性,恐怕也是起码的要求。

芮成钢发表博文,获得了多方支持,最终星巴克搬出故宫,这不是什么坏事。”首先,这里没有商业逻辑;其次,好与坏,都只是个人情感倾向。

什么“出风头”,什么“捞取名声”,什么“破坏改革开放”,诸如此类,都是无稽之谈,损害不了芮成钢,只是浪费网络资源而已。”这里显然是姜老师的情绪宣泄,网络讨论自有价值,不存在浪费资源的问题。

更何况芮成钢到底有没有罪,都还是个未知数的时候,人们不该借助网络来过谩骂、攻击他人的瘾。”这属于主观臆断,怎么断定人们是为了过嘴瘾?

不用再多列举了。在这样常识缺席,逻辑匮乏的情况下,姜老师的糊涂总是难免的。他将个人的情感需求,与公共事件的讨论,公私不分地结合在了一起,不追问事实,混淆边界,发生各种错谬,在所难免。

不过也要感谢姜守成老师,他慨然致信澎湃,从而将个体的病症标本放大,照见的却是整个基础教育之殇,悲乎,痛哉!

话题:



0

推荐

蔡朝阳

蔡朝阳

31篇文章 8年前更新

文艺中年;资深奶爸;四十岁重新发现理想。《新童年启蒙书》作者。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