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在杭州枫林晚书店的讲座

 

又一次来到熟悉的枫林晚书店,心情真好。我跟锅子1996年杭州师范学院毕业,当时一天到晚跑的是三联书店的湖滨店。1997年,枫林晚开创啦,我们于是成了枫林晚的粉丝,就是疯子(枫籽)啦。

 

今天我讲的话题,跟孩子的阅读有关。这是我最喜欢的话题,因为我特别喜欢跟任何人聊一切关于孩子的话题。同时我又是一个挺爱读书的人,两个喜爱并在一起,就是孩子的阅读。对于儿童而言,我其实称不上一个研究者,顶多是一个观察者。因为首先的原因是,我从2006年开始成为一个孩子的爹,从此我就开始我研究兴趣的转型。年轻时我想成为一个作家,现在我想做好一个草根奶爸。这种转变其中里面有一点是共同的,便是,我想从事一件有创造性的工作。创造所带来的乐趣,是其他所有物质的满足都无法替代的。而孩子的成长过程,你能观察到、并亲身参与一个生命的建造,世界上没有一样艺术,能比得上这件事。所以我觉得,能为孩子做事,乃是一种奇异的恩典。

但是,我们成为父母,从事跟孩子有关的事情,但我们可能并不了解孩子。我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中国人多不会做父母。所以我成为父亲之后,有志于研究儿童的阅读,就有一种强烈的冲动,要成为一个了解孩子的人。并且带动我边上的成年人,那些为人父母的,慢慢去了解孩子。尤其是我觉得,对成年人的教育,尤其重要。成年人,多不爱被教育,我其实就很不喜欢被教育,但为人父母者,唯独对于一件知识,是求之若渴的,便是育儿知识。所以我相信一个人说的:教会了一个妈妈,就教会了一个家庭,一群人,一个社区。首先,我们需要自我教育。

 

要谈孩子的阅读,首先必须对孩子有一个了解。孩子,究竟是怎么样一种生物呢?是缩小的成年人吗,还是跟猫猫狗狗一样的小动物?了解了孩子的特质,孩子喜欢看什么,我们该给孩子们看什么。

 

第一、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谈

心理学近些年来是一门显学,很热门。儿童心理学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在各个国家,都有非常重要的人物,成为这个国家做儿童心理学的翘楚,从而也成为这个国家的孩子的守护神。比如日本的河合隼雄,比如法国的多尔多。我最近读的书,多数是这个日本人的。河合隼雄有一本书叫做《孩子的宇宙》。这是我今年读了以后最受益的一本书,你看这本书,就叫孩子的宇宙,为什么不是一整个宇宙,可见孩子的宇宙跟我们成年人的宇宙,属于不同的宇宙。

关于什么是儿童,我们来看电影《夏洛的网》。

有个心理医生,对芬恩的妈妈说:“这就是童年幻想。”这就是我要讲的童年的最大特点:万物有灵。我们成年人看来,这个傻孩子,总是爱幻想,但在孩子那里,这是本然的状态。他童年不幻想,难道要他80岁再去幻想?片子中的芬恩便是这样,她跟猪生活在一起。这是美国著名的作家EB怀特写的《夏洛的网》的电影版。我很喜欢怀特,他的本职是纽约时报的撰稿人,时评家,政论家,可是他写出了像《精灵鼠小弟》、《吹小号的天鹅》这样不朽的儿童文学。所以我真的非常着迷于这个怀特,竟然可以一边写政论,关注美国政治,一边写着纤尘不染的童话。究其一点,便是,他懂得孩子。

 

我们再来看经典的童话《小王子》。我不知道在座的诸位有没有看过《小王子》。这是世界上销售量第二的书,作者是法国的圣埃克絮佩里,这是一个空军飞行员,曾亲自参加过对德国法西斯的空战,后来在1942年的一次飞行中,失踪了。法国人因为喜欢他,就把他的头像印在钞票上。50法郎上。

《小王子》里有这么一段话:

当我遇到一个头脑看来稍微清楚的大人时,我就拿出一直保存着的我那第一号作品来测试测试他。我想知道他是否真的有理解能力。可是,得到的回答总是:“这是顶帽子。”我就不和他谈巨蟒呀,原始森林呀,或者星星之类的事。我只得迁就他们的水平,和他们谈些桥牌呀,高尔夫球呀,政治呀,领带呀这些。于是大人们就十分高兴能认识我这样一个通情达理的人。

所以我经常觉得,圣埃克絮佩里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的不朽的作品,几乎只有一个原因,便是,他自己就是一个孩子。所以我也很著迷于这个圣埃克絮佩里,他在1944731日执行一次飞行任务时失踪。直到20044月,离奇失踪近60年的埃克苏佩里飞机残骸才在法国南部马赛海底附近被寻获。真是好玩的一个人啊,很精彩的一生。

所以我觉得,从事任何跟儿童有关的事业的人,即便他是成年人,但他往往有孩子气的一面。

 

第二、绘本告诉我们什么

我们说绘本之后,我们给孩子看什么。那么先要来说说绘本。很多研究都表明,孩子们是先对语言敏感,接着对画面敏感的。婴儿期他的视力尚未完全发育,父母的声音最重要,而当他能够坐起来,眼睛平视的时候,画面就很重要了。所以,我建议我们要了解孩子,有一个渠道,可以去了解孩子们现在看得比较多的绘本。从孩子的大脑发育来看,也是这样,先有形象思维,要到一定年龄之后,才慢慢拥有理性。绘本,就是图画书,提供的就是形象,这是非常必要的一个过程。中国的家长总是希望孩子们早点认字,3岁就认识很多字,这其实是一个误区,因为开发太早,反而对孩子的大脑发育有害。有一个日本人叫松居直,他是日本的绘本最主要的推动者,人们在评价松居直的贡献时,就说,他改造了日本战后的一代。松居直1956年开始做出版社,出版绘本,从儿童教育上,使得日本民族成为一个现代的文明的民族。

绘本的属性,跟我们小时候看过的连环画不一样,跟日本漫画那种四格漫画也不一样,总之很好玩的。绘本是以图画本身的逻辑来推动故事发展的。所以有很多绘本,是无字书,一个字也没有,比如我最喜欢的一本,叫做《雪人》。

很多人会嫌这个幼稚,但是其实绘本适合那些0岁到99岁的人看,我们看不起绘本,只是因为我们不懂得绘本的世界是何等的丰富。

尤其重要的是,世界上,成年社会所能遇到的任何问题,都能在绘本里找到相应的内容。也即是说,绘本也是一个自足的世界,我们不要用成年人的倨傲去小看这些小孩子的书。比如我们遇到的哲学问题,都会在绘本中有所反应。林美琴在《绘本有什么了不起》里,从内容分,分成8大板块:品格训练、美感训练、生命教育、自我认同、人际关系、环保意识、婚姻与两性话题。

我们以《大卫,不可以》为例来说明。这套大卫系列,是获得美国儿童书大奖凯迪克金奖的。世界上有几个童书大奖,我最喜欢的就是美国的凯迪克的大奖,大概跟我一直受到美国文化影响也有关系。

首先要讲的一个问题,就是说教。你看,大卫做了这么多坏事,妈妈总是说不可以,这可以看作抱怨,但从来没有一句说教。几乎有好几年,我一直不给我家的孩子看国产的绘本。国产的绘本不是没有,也是有的,但在新华书店看到一些,马上倒了胃口,就是要学雷锋做好事的。就是碰到一个盲人,然后扶他过马路。我非常反感。现在有个很著名的北大教授曹文轩,我看曹文轩写的故事,是个绘本《菊花娃娃》。就不看啦,说教啊。善与恶,都可以是无缘无故的,但必须有逻辑啊。没有逻辑,就变成陈凯歌的《无极》: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

大卫系列就不一样,只是表现大卫做的坏事。有家长会担心,这不是把孩子们教坏了吗?不是的,阅读是一种心灵的医治。你在阅读中坏过了,在现实生活中,就不至于那么坏了。我知道一个作家,一直想自杀,最后写了一个小说,把里面的主人公写自杀了,于是小说作者自己得救了,他再也不自杀了。

讲个故事,我在另外的地方讲绘本,讲到其中一本,叫做《逃家小兔》,就是讲一个小兔子要离家出走了。而大兔子去追他的故事。有个妈妈很忧虑,说,蔡老师,你这么说,我家孩子本来不想离家出走的,看了这个书离家出走怎么办?这位妈妈显然不是很懂得儿童心理学,因为阅读是一种心理补偿。恰恰有离家出走念头的人,读了这个绘本,就相当于已经离家出走过了。

所以这里我再延伸出的一个话题,就是关于寓教于乐的问题。我们中国人,这个教育观,一直很功利,即便是做游戏,也要加一点教育意义进去,结果就变成说教。

培利.诺德曼《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一书里说:文学乐趣是什么?文学评论的陈腔滥调认为文学为读者达成两件事情:教化(teach)与娱乐(please)。不幸的是,对许多人而言,乐趣只是文学经验里不具教化作用的那部分——也是他们不必思考的部分。这个意思是说,教化与娱乐往往不可以得兼啊。

再次,我们从儿童文学的角度来谈。在我看来中国儿童文学还在起步阶段,或许民国时代已经起步过了,但是被中断了。所以我们一直只有成人化的孩子。鲁迅就说过,中国的孩子,是缩小的成年人。所以鲁迅做翻译,翻译了一本童话,叫做《小约翰》,一个荷兰人写的。翻得太好了。语言稚拙可喜。周氏兄弟还是很不错的,周作人写过一些关于儿童的论文,做过专门的研究。

 

第三、三个鸿篇巨制

我想讲三个长篇巨制,史诗级的。三个小说,一个是《魔戒》三部曲。一个是《纳尼亚传奇》,还有一个就是《哈利波特》啦。《魔戒三部曲》是英国牛津大学中世纪英国文学教授J.R.R.托尔金于1954年推出的系列作品。它一经问世就在英美两国乃至全世界掀起了轩然大波,随即成为西方奇幻文学殿堂的经典之作,并影响了好几代的读者。至今《魔戒王三部曲》已被译成25种不同语言,全球销售量达9000万册以上。托尔金教授创造的中古大地魔幻社会,结构精密,住着不同的种族,而哈比族少年佛洛多被卷入一场争夺魔戒的正邪大战,凭着勇气和友人的帮助,终于战胜黑暗力量。魔戒三部曲相信大家都看过,我想说的是,为什么魔戒这么牛逼,魔戒不是无中生有的一个东西,作者托尔金是牛津大学的教授,教古典英语的。他酷爱北欧神话,完全建立在欧洲丰富而完整的神话传统之上的,比如北欧神话、日耳曼神话和圣经故事,具体则有《贝奥武夫》《卡勒瓦拉》《埃达》《萨迦》《尼伯龙根之歌》等。小说也好,电影也好,都是对欧洲这个伟大的神话传统的一种重新阐释,在生活、生命、苦难、意义、价值等维度上,以一种新的介质和媒体,来进行一种新的阐发。所以我们每看一次魔戒,都有新的认识,就像第一次看,他的伟大就在这里。其实魔戒更像一个成年人的小说,所以,更贴近孩子的,还是《纳尼亚传奇》。

20世纪30年代,牛津大学附近一家不起眼的小酒馆里,常有两位老教授聚会聊天,分享对方的种种古怪想法,并相约各写一部奇幻史诗。很多年后,这家酒馆成为无数读者心中的圣地,因为那里孕育了两部关于信仰与想象的伟大著作:《纳尼亚传奇》和《魔戒》。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一位名叫J.K.罗琳的单身母亲几乎每年都要为女儿写一本关于“哈利·波特”的新书,当被问到这个系列最终会是几本的时候,罗琳的回答是七本。因为她母亲曾让她读过一个关于“纳尼亚”的故事,那套书就是七本:《狮子、女巫和魔衣柜》《凯斯宾王子》《黎明踏浪号》《银椅》《能言马与男孩》《魔法师的外甥》《最后一战》

伦敦大轰炸的空隙,鲁益师应邀给皇家空军演讲。他看着下面一旦起飞,平均只能活一个月的青年军官,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苦难是化妆的祝福”。鲁益师决定写一部给孩子们的童话,描述世界在苦难中的真相,也描述那些青年军官到底怀着什么样的信念去死;而这信念,只是叫他们死呢,还是能叫他们活?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被翻译成七十四种语言,在全世界两百多个国家累计销量达五亿多册,位列史上非宗教、市场销售类图书首位。

 

第四、对国产儿童读物的意见

好了,现在我们回头来看一下。大家会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我所列举的所有作品,都是国外的,没有一个我们本土的书。我不能推荐杨红樱,也不能推荐查理九世。尽管很多人觉得还不错,为什么没有呢。因为我觉得不好。

因为孩子每天都在长大,我对国内原创的儿童读物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但总是看不到我觉得好的。下面是我的一些担忧和思考。

首先,关于传统的民间故事,流传在口耳相传之中,但整理过形成文本的不多。即便有文本,观念很落伍。我们其实有很多很好听的故事,单纯就是很好听的故事,我小时候听得最入迷的就是《老虎外婆》的故事,用诸暨话讲的,很恐怖,但很有乐趣。我在网上找,找到的文本跟我的记忆不一样。但这些故事现在都面临着一个重新整理的过程。这些民间故事来历很复杂,有些是佛经里来的,有些是传统的《搜神记》里面来的,来源复杂,整理起来很麻烦。其实49年之后有一个重新整理的过程的,但这个整理本身很成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把本来很单纯的故事,都给意识形态化了。我有时想给菜虫讲传统故事,一看,《神笔马良》,变成无产阶级的革命故事啦。所以,有的我就放弃,有的我就重新改,把阶级斗争拿掉。但我肯定不行的,希望能有一群人,来重新整理这些民间故事,使之符合人性本身。或者也有人像傅老师郭初阳那样,做整理民国时代儿童读本的事情,海豚出版社的俞晓群老师在做,工程很浩大,成果卓著。

其次,就是关于传统的成文的小说,我真不觉得有多少是适合孩子们读的。《红楼梦》是伟大啊,可是123岁的孩子怎么读呢?四大名著中《水浒》与《三国》我是不会给孩子读的,因为三国就是中国式聪明,是我最反对的那种,阴谋诡计。《水浒》跟《封神榜》一样的。说到神话,我们其实有很好的神话啊,尽管不像西方那么系统。但我们有一个成文比较迟的《封神榜》,我小时候也读过,但我觉得中国神话都被《封神榜》搞死了。就是等级制度,所以《水浒》是人间的等级制度,而《封神榜》是魔幻的等级制度。最后我们就发现一个问题,在西方,所有勇士战斗之后重获自由,就回老家去过原来那种平常人的生活了,在中国,所有英雄磨难之后都当官了。弼马温成了斗战胜佛。所以你看乔治华盛顿独立战争赢了之后就沿着波托马克河回家种地当农民去了,实在是因为自希腊神话以来,就有这么一个传统啊。那么怎么整理呢,我不知道。但我反对现在的少年《红楼梦》读本。真要读,就读原著,吃甘蔗,哪有吃甘蔗渣的?

再次,关于现在新创作的故事,说实话,好的不多,而瞎扯的比较多。你知道,儿童读物可以幼稚,但不可以弱智。有一个老前辈叫葛翠琳,我跟虫妈小时候都看过她的书,现在看她的《野葡萄》,也还好,这个好的意思是,基本符合现代的价值理念。郑渊洁是现在的大家,我小时候就看他的《皮皮鲁与鲁西西》《大侦探荞麦皮》,很有乐趣。但现在,我觉得他的想象力有所枯竭,第二呢,就是语言不好。像我这样,自己读过比较多的外国文学,读过比较多的古典文学,对语言要求比较高,或者说有一种语言的洁癖。郑渊洁如此,另外的就更不用说啦。这就是我为什么不太推荐当下的所谓儿童文学作者的作品的缘故。有一位很知名的儿童文学作者就跟我说,其实,儿童文学的门槛,比起别的文学样式,其实门槛比较低。这些内容呢,其实,常立兄比我了解多,待会我们请常兄来分享。

 

第五、我们将给孩子们怎样的读物

那么,怎么样的读物,才是我期待给孩子们读到的呢?

做儿童的读物或者动画的,需要有一个责任感,即,我们不能光为了盈利而投合市场,市场当然很重要,但我们还需要引导。即便是商业也可以做得很艺术啊。我有一个朋友,开饭店的,他把饭店开得像一个艺术空间。大家都喜欢这个调调,哪怕菜著名的难吃,也要去坐坐。并且,他这么做了,就是一种引导,我们明白了,原来饭店不都是五星级宾馆那样的,什么都得金光闪闪,还有一种调调,叫做艺术。儿童读物也是,可以商业化操作,但品质可以同时不降低。

我想讲三个词,是我现在想到的一些原则。

第一个词叫做“儿童本位”。要有儿童的视角。就像前面讲圣埃克絮佩里和EB怀特,他们都是贴着儿童写的,或者说他们本人身上就有童心,写出来自然就不做作,尤其是两点,1.不说教;2.反对泛道德主义。就是在故事里啊,我希望多数时候出现的,都是普通的、正常的儿童。我们也关心盲童,但并非每个故事里面都得有一个盲童——这叫矫情

第二个词语叫做中国文化本位。作为儿童,无论人种,无论身在何方,南半球或者北半球,其天真好奇一也。但问题也在于,欧美的童话乃至绘本,建立在欧美的伟大文化传统之中,饶是人皆爱之的《纳尼亚传奇》,要使孩子们充分了解,也颇有难度。因为,好奇一也,文化背景却不尽相同。我们的新童年,便是寄意于一点,我们要用一种理通东西的普遍观念贯穿,而写出中国文化背景之下的童年。

第三个词语,叫做现代性。现代性是一个哲学概念,比如其核心有这么一些概念:自由市场、代议制民主、科学技术进步、城市化、大众媒体激增、民众的读写能力普遍增加……我这里不想展开冗长的描述,我的所指只是,应该面向21世纪,贯穿一种更符合我们当下的价值观。用我的话讲,就是,我们的下一代,应该活得更自由、更幸福。而一切有助于让他们的生命更加自由的,便是我所谓的现代性。

在我有限的眼界中,也并非没有可读的中国人自己写的书,我推荐两本《梅雨怪》和《梅雨怪》2,这个作者是熊亮。他的《梅雨怪2》获得了《新京报》2012年度致敬儿童书。熊亮创作了很多绘本,他的绘本是少见的,我敢于推荐的国产绘本。比如一个叫《小石狮》的绘本,很简单的故事,就是说小石狮是小镇的守护者,他的年龄比最老的爷爷还老,个头比最小的猫咪还小,他就是镇上唯一一只小石狮。文字很少,但是令人倍感温暖。《梅雨怪2》里面有一句话,说:“即使你是梅雨怪,世世生在大雨山,也没有必要永远陷在梅雨中,你可以去找充满阳光的地方。”不过熊亮主要还是创作绘本的,另外也还有一些儿童阅读推广人给我推荐过一些不错的作者,但我都还没有仔细读过,就不一一介绍了。

刚昨天,我的朋友冷玉斌,给我短信,推荐了台湾汉声出品的《汉声中国童话》。这书我早就听说,在网上看过台湾版,但是很贵,一直没舍得买。现在有个大陆简体版,《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是台湾的先行者,对中国古代故事的重新整理。一定会给我们帮助的。这是对我第一个担忧的一种非常好的尝试。

总之,我觉得在当下,我们要有新的视野,新的语言,新的维度,新的知识背景,来写一种新的少儿读物。不仅仅是童话,或者儿童文学,要超越文学这个范畴。所以呢,我们把我们自己的这第一次尝试,叫做新童年社会启蒙书。启蒙,是一个古已有之的词语,孩子一上学,一识字,就叫发蒙。那为什么是新的呢,就是因为我们现在学科很发达拉,我们懂得了很多以往人们不懂的东西,比如儿童心理学、接受心理学、儿童文学的原理等等。我们相信一句话:我们所改变的世界,是你们的未来。作为准备为孩子们做事的人,我们不单单是迎合,还需要一定的前瞻。我们现在写出来的,是第一次尝试。这套书,叫做《新童年丛书》,现在第一辑一共有4本,《从前有一个点:事物的起源与秘密》《大人为什么要开会》《我是中国人》,以及我写的那本书《为什么不能把所有东西买回家》。

为什么是这4本?第一本开启的是生命意识,第二本开启的是规则意识,第三本开启家国意识,第四本注目于经济意识。我们所谓的社会启蒙,就在这些维度上。这是我们的第一次尝试。现在有机会出版,我个人也很振奋。我相信在座的诸位与我们都会殊途同归,因为我们都是为了我们中国的孩子,有一个更加美好的童年,从而展开更加从容不迫的人生。世界上还有什么工作,比为孩子们工作更幸福呢?谢谢大家。

话题:



0

推荐

蔡朝阳

蔡朝阳

31篇文章 8年前更新

文艺中年;资深奶爸;四十岁重新发现理想。《新童年启蒙书》作者。

文章